摩诃=大;
菩萨=大士=开悟的人;
摩诃萨,梵文发音为:马哈(诃)
众生:一切的动物、生物、乃至细菌、有生命的动物都是众生。
众生的正报:有灵性的生命,有感情,有知觉生命的动物,就是众生的正报。
佛法的精神:慈悲与教化,度一切众生。
佛把一切的生命分成十二类:
卵生:像鸟、鸡、鸭等;
胎生:指人、马、及各种由胞胎里生的;
湿生:包括鱼、蚊子、苍蝇等;
化生:变化的,如蝉蜕、蜻蜓、蝴蝶等;
谭峭:
“线作长江扇作天屐鞋抛向海东边,
蓬莱此去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在这里,佛不在西天,就在你这里。
除了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之外,另有一种生命为‘有色’,是有形像,有物质可以看见的。另有一种生命是‘无色’,不是我们所知,也看不见,可是它确实的存在。
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烦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
我们生命真正的‘我’,不是我们这个几十年肉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会变去的我,那个真我才算净土,也就是涅槃的境界。
涅槃分两类:‘有余依涅槃’及‘无余依涅槃’。
有余依涅槃是罗汉境界,不彻底;无余依涅槃是佛境界,是非常彻底的。佛说学佛的人第一个发愿使一切众生都成佛,都能够达到‘我’的成就一样,‘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念空不是住,那是假住,住在空上,是不究竟的。
如果觉得自己很痛苦,又烦恼,没有大乘的愿力,那不是佛法真正的精神;因为这是消极的,逃避的,连罗汉境界都谈不上。
佛的愿力,学佛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众生。
‘三轮体空’指三个部分,就是施者,受者,施事,这就是讲布施的重要。
般若的第一个眷属,就是布施。
布施有三种:
第一种财施是外物的,像金钱财物等布施,这叫外布施;
第二种法施是精神的,如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发,教育家精神生命的奉献等,都是精神的布施,这种属于内布施;
第三种是无畏布施,如救苦救难等。
不管是那一种布施,施者应该抱持无施的心态,用一种希望他人能够得到益处的心情来贡献,必须要做到施者无此念,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看到人家可怜应该同情,但是同情就是同情,布施了就没有事了,忘记了谁接受我的布施。做完了以后,‘事如春梦了无痕’,无施者,无受者,也无施事,这才是佛法布施的道理。
禅宗经常用一句话,放下,就是丢掉了。做了好事马上须要丢掉,这是菩萨道;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丢掉。
好事跟痛苦是一体的两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假使说,好事他能够真丢掉开的话,痛苦来一样可以丢开,所以痛苦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验。
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
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学佛了。
真正学佛法,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并不是叫你迷信,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脱,是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等于现在引磬一敲,下楼就是下楼,金刚经还是归金刚经,你还是你,如此应无所住。
一个大乘菩萨发愿及菩萨行,应该是救尽天下苍生,而自觉没有做什么救苍生的事情。一个人救人、利人是应该的,假使心中还有利人、救世、度人之念,已经不是菩萨道了。这是指外面行愿方面的。内心修持更须这样。
人体是个小宇宙,左眼是太阳,是阳;右眼是月亮,是阴;我们身上的大小肠,就是身体中的江河、海洋,西游记叫它是无底洞,吃下去漏出来,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
又如身体上有骨骼的地方就是山崖、岩石;人体内部又有各种的生命,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命,包括精虫卵脏等等,这些都与禅定有关。
真正的修持:
得定者初禅念住,杂念妄想没有了;
二禅气住,所谓打通气脉,外表呼吸停掉了;
三禅脉住,脉搏不跳动了,连心脏跳动都非常缓慢;
四禅才是舍念清净,整个的身心丢开了,没有感受;
要想达到气住脉停的定境,必须先把自己身体上卵生、湿生、胎生、化生等十二种类,整个变化了才行,就是儒家所讲的变化气质。假使我们这个色身没有转化而想修持得定是决不可能的。
真正的入定是不依身,也不依心,但是‘不依’是个空的境界,还是不对,所以不依亦不依,这才叫做宴坐(打坐)。
佛家四相:
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易经四象:
老阴、老阳、少阴、少阳。
空间四象:
东、南、西、北。
人生统统被现象所困,四相初生的这个四相,同易经的四象就有差别,一念一动,外境界就有差别了。
少在修行路上走的这些人,都在求寿者相,多活几年,修个果位,都在四相里头滚,自己还以为是在修道。
自己在四相里头滚,自欺欺人,还以为高明得很,别人都不行,看不通,只有自己看通了。
其实,自己那么笨,还忌讳自己的愚蠢,自认为最聪明在修行学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