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传基讲电影

周传基讲电影

5 (31人评价)
  • 课时:(11)

  • 学员:(714)

  • 浏览:(39310)

  • 加入课程
  • 周传基讲电影(2)的笔记

    课时要点:(1)电影在西方的名词是“cinema",意思是运动。即电影是一种运动的记录,然而在中国还有日本,电影的意思中不包含运动的概念,这是比较狭隘的一种翻译。(2)受众都喜欢运动的画面。作为一名导演,得随时找立体空间,随时找运动的习惯。在立体空间里面,长、宽、高是运动空间最大的。(3)电影的幻觉就是立体加运动。

  • 周传基讲电影(1)的笔记

    周老师在第一节课中主要讲了电影的三大特点,其一:电影是你看到了荧幕上没有的东西。第二是人人都能看懂电影(还批判了一位西方作者歧视东方人学不会西方电影理论的谬论)。第三是电影具有不可抗拒性,不管你对这部电影的内容还有人物的评价好坏与否,它始终存在于影片中。还运用了影像和图片来佐证和解释一些电影的基本理论,像“似动现象”和“补偿心理',补偿心理的运用在一部影片的剪辑中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 周传基讲电影(1)的笔记

    电影是看见了荧幕上没有的东西

  • 周传基讲电影(8)的笔记

    电影一般没有构图的概念,因为其不局限于封闭的可视空间;电影用声音表现空间,叫环境音响,而不叫音响效果。好莱坞电影演员不能看镜头,为了把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分隔开,不让其相连,这是一种空间观念。好莱坞影片为保证空间的封闭性,规定从一边进画框,从另一边出。工业片和艺术片的区别明星和演员的区别 

  • 周传基讲电影(6)的笔记

    心理蒙太奇,用画面表达人物内心;

  • 周传基讲电影(11)的笔记

    长镜头如何变短,短镜头怎么变成,运动,观众接收感受时间 电影是光与声事物都是时空关系,时间,空间相对关系电影就是声画体现时间空间

  • 周传基讲电影(9)的笔记

    正打, 反打构图,属于错误概念封闭空间更容易受到观众接受时间,刚好适合时间受主观的感觉控制电影时间是光与声造成的 

  • 周传基讲电影(5)的笔记

    总结1.似动现象2.谁都可以看得懂电影3.幻觉4.逼真性电影的目的是要拍运动

  • 周传基讲电影(3)的笔记

    机位运动是创造故事含义

  • 周传基讲电影(2)的笔记

    听见声音找声源幻觉电影,运动的画面人的眼睛喜欢看运动没有运动是电影吗运动量,长 宽  高 

  • 周传基讲电影(1)的笔记

    看电影就是看到屏幕上没有的东西静态的幻觉似动现象人人都能看懂 

  • 周传基讲电影(5)的笔记

    总结:拍摄电影一要运动,二要逼真,三要时空解读电影Humans of New York 找一个能够讲故事的瞬间拍下来编剧要懂导演的拍摄手法《目击者》中,男孩指出犯罪分子的一段,不用任何对话。

  • 周传基讲电影(4)的笔记

    逼真性时代逼真性、地域逼真性:《阮玲玉》旗袍开衩、有屋檐的窗棱上有积雪、汽车是30年代后期的、塑料百叶窗、外白渡桥后面的房子在苏州河中央。质感:喜力啤酒广告《虎!虎!虎!》国际旗语《永不消逝的电波》打电报声

  • 周传基讲电影(1)的笔记

    电影的特征:1、观众看见了银幕上没有的运动。(即幻觉)*似动现象: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错觉:这种幻觉与错觉也不一样,比如,进门时看见地上有个人,开灯后才发现是衣服的影子,关灯后又没了。错觉是可以取消的。*拍摄风格中国:在封闭的演播室,有着很好的吸声材料,录出来的片干干净净,一点外界的声音都没有。欧洲:英格玛 伯格曼。于中国相反,是活的画面。*间歇运动:人脑会把断续间歇出现的画面连成一个完整的运动。*心理补偿2、谁懂看得懂:电影就是记录,记录的是生活,你有生活经验,就看得懂。3、幻觉:看电影时,看到了没有的、似动现象就叫幻觉,这个幻觉是正常的心理活动,不可取消。它不是胡思乱想的幻觉,是光的刺激引起的心理活动。没有任何假定性。不可抗拒,没有假定性比如,《巴顿将军》中,士兵衬托美国国旗的大,即使反美帝也不可否认美国伟大。《邦妮和克莱德》中,汽车过桥,看似出画了,实际没有。

  • 周传基讲电影(3)的笔记

    1、越轴2、三镜头法:客观镜头-主观镜头-半主观镜头。三镜头法是基本规则:好莱坞的成规,一般先用一个交代镜头把空间关系交代清楚(镜头1),然后切一个人物A的正打(镜头2),之后再切一个人物B反打(镜头3),其中镜头2和镜头3都是镜头1(交代镜头)中的一部分,而且镜头2和镜头3中都有彼此的一部分,所以好莱坞三镜头法是时空统一的,符合经典好莱坞电影封闭空间观念所追求的连贯性。客观镜头:从任意位置客观便利的展示一个对话或场景。比如拯救大兵瑞恩的海滩移拍有很多就是这个镜头,万能的上帝在战争焰火里穿梭,展示着它制造的这些子民间的争斗 主观镜头:第一人称视角,反应电影中角色的主观视点,反映对话者角色的视点镜头,男女对话场景中女角眼中的男角色,或演员所看见的视角范围. 与客观镜头的区别在于必须相关于电影中的角色视点, 比如地面小狗的眼睛不会看见女主人的头顶,而客观镜头则可以处理到从天花板同时看女主人和小狗,主观镜头普通的剪辑关系是 “谁说话镜头给谁”和“谁说话镜头不给谁”,谁说话镜头给谁:发话者说完立刻切换到说话者的主观镜头:对话者的反应,稍微停顿一下给受话者一个情绪消化的时间,然后如果对话者开口应答,则继续主观镜头展示受话者的应答,应答结束在把主观视点交给答者,换成发话者继续言辞,谁说话镜头不给谁,剪辑关系刚好反过来,“谁说话镜头不给谁”,目的是刻画受话者的聆听的反应镜头,可怜吧吧的,受训者的凄惨装看起来更有意思。但更多的是混合使用这两种剪切方法,关键当时那个人的主观视点的镜头更能体现和表达好,更有趣的多,而不是教条的“谁说话镜头不给谁”或“谁说话镜头给谁”,而且对话时根据需要加入半主观镜头,如体现二人争执的不可开交,此时切换到半主观镜头或客观镜头效果会更好,半主观镜头比如会体现出旁观者的忧虑,或客观镜头体现一个正在进行中的争执事件。 半主观镜头:第三者镜头,旁听者的镜头,两个人正在对话,你站在其旁边好奇的聆听,如常用的过肩镜头就是注意,如果现代一点的视角处理不会只讲人作为角色,比如情侣旁边的大树可以见证这一切,这时拟人树的视角和客观镜头的区别在于镜头间的剪辑处理关系是否有“树神见证这一切”的暗示处理。3、摄影机运动摄影机运动是指电影摄影机的运动,目的在于跟随一个动作,或改变被摄场景、人物或物体的呈现方式。  1摄影机运动的主要方式推镜头(推):两种情况:A、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B、采取变焦距镜头,从短焦距调至长焦距。两种方法的区别:①、变焦距镜头往往带有强调的成分。②、变焦距镜头的主要特征是主观性,摄影机前行的主要特征则是客观性。推镜头的作用:①、把观众带入故事环境;(摄影机前行)②、把被摄主体(人或者物)从众多的被摄对象中突出出来;③、突出人物身体某一部分的表演的表现力,如脸、手、眼睛等。④、强调、夸张某一被摄物体的局部。(变焦距镜头)⑤、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变焦距镜头)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变焦距镜头)《法国中尉的女人、海边相遇》。拉镜头(拉):两种情况:A、 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后移动;B、 采取变焦距镜头,从长焦距调至短焦距。两种方法的区别:①、变焦距镜头往往带有强调的成分。①、 变焦距镜头的主要特征是主观性,摄影机后退的主要特征则是客观性。拉镜头的作用:①、表现被摄主体与它所处环境的关系;②、结束一个段落或者为全片结尾。摇镜头(摇):在拍摄一个镜头时,摄影机的机位不动,只有机身作上下、左右的旋转等运动。把“摇镜头”分为三类:①、纯描述性摇镜头;②、表现性摇镜头:以某种技巧摄影为基础,表现一种人的印象或思想,如《雁南飞》中树的摇镜头。③、戏剧性摇镜头。摇镜头的作用主要是:①、介绍环境。②、从一个被摄主体转向另一个被摄主体。③、表现人物的运动。④、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⑤、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感受。移动镜头(移):摄影机沿水平方向作各方面的移动。(“升”、“降”是垂直方向)。两种情况:A、人不动,摄影机动;B、人和摄影机都动。(接近“跟”,但是,速度不一样)。跟镜头(跟):摄影机跟随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跟”与“移”的区别:①、摄影机的运动速度与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一致;②、被摄主体在画面构图中的位置基本不变;③、画面构图的景别不变。静止镜头要树立大的运动观念。在这种观念下,“静止镜头”也是一种电影运动的一种。如《鸟人》的静止镜头。如《悲情城市》的静止景深镜头。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一部影片的实际拍摄中,推、拉、摇、移、跟和静止,往往是综合运用的。不应该把它们严格分开。2在电影中的作用1、使影片形成一种“动”的美感。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使影像富于变化,避免了呆板和僵化。2、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自然界万物,特别是人,主要是以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摄影机的运动使电影更接近生活中的自然形态。3、“运动”能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所以,它是商业片实现票房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些商业片的片种就是建立在运动元素的基础之上的,如武打片、警匪片、追逐片等等。4、摄影机的运动是实现“长镜头效果”的重要手段。而长镜头效果又可以使影片具有纪实主义作品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魅力。

你感兴趣的课程

2万+浏览/ 466学员/ 5评分
免费
其他 电影档案
1万+浏览/ 226学员/ 4.2评分
免费
1万+浏览/ 184学员/ 5评分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