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

5 (10人评价)
  • 工业化与社会结构的笔记

    工业化,工业原始资本积累、土地革命,土地改革红利、失地的农民以后将是社会救助主体一般发展中国家是菱形结构而中国金字塔结构

    by 豆根 0 0
  • 转嫁危机与中国经验的笔记

    90年代货币化,缓解了当时的产业资本危机物价指数过高,大量增发货币,人民币大幅贬值,1993严重危机,1994改革严重的财政赤字、增发国债十倍以上,亦直接向银行透支,导致金融资本金为负值,转化为金融赤字;地方大干快上,造成巨大损失,还款付息高于外汇储备,由中央政府承担最终风险,地方政府公司化经营、恶意竞争;最终导致财政赤字、金融赤字、外汇赤字爆发。1993年提出全面推进市场体制改革。1、税制改革中央、地方分税。地方向中央让渡税收,地方就进行以地生财的圈地运动,对于县以下的乡村公共开支的资金,逐级上提,使农民不堪负重,危机又向农村转嫁,干部腐败丛生2、外汇改革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出口大幅增加、进口压抑,经济对外依存度陡升3、大规模创造政府信用增发货币、增发国债,维持了经济的高增长4、国企下岗分流、减员增效铁腕处理,大量的新社会问题出现,城市(国企职工)与农村(农民)共同承担代价中国外向型经济大幅发展西方进入金融化时代,虚拟资本大量增加,国际热钱全球流动,流动到最能产生实质性资产的地方--导致1997东亚金融风暴,中国外需大幅下降,中国遭受生产过剩危机,1998年进入通货紧缩阶段应对措施:大规模使用国债,以投资拉动增长,一直延续至2009年外向型经济的最大矛盾是:无法抗议西方用增加政府信用的方式来向中国转嫁危机,中国变成西方转嫁危机的载体西方不断用量化宽松制造流动性,大量流动性进入能源和粮食市场,制造业的中国需大规模进口原材料和能源,进口通货膨胀;西方若没有爆发危机,输入型通缩,若爆发危机,就是输入型通胀;中国未来对能源的需求依然会大幅增加,会继续保持进口通胀,这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基本秩序:任何国家的通胀会使金融资产和债务贬值,增加流动性是缓解债务危机的一个手段,流动性流向金属、粮食、能源市场,导致价格攀升,就导致进口通胀。所谓“中国威胁论”就是西方害怕中国崛起会改变这种危机转嫁格局。未来中国的劳动力人口会大幅增加,无法满足就业,现在应对的办法就是通过国债方式来进行区域平衡。75%的区域差别就在于投资不平衡,通过加大对中西部的投资来缓解这种差别,将生产过剩的生产能力释放到中西部。中国必须构筑自己的话语权、形成自己的解释体系来解释自己,不能再用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来描述自己,形成参与国际对话的能力。  

  • 转嫁危机与中国经验的笔记

    0年代的货币化进程,增发货币,增发国债等政策,导致人民币贬值,93年-94年爆发危机,具体表现在财政赤字,金融赤字和外汇赤字的同时爆发。于是94年开始改革。措施如下:1,税制改革 ,以土生财,圈地运动2,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一次性贬值3,大规模创造政府信用,增发货币,增发国债。微观上还表现在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对外经济依存度也从94年的40%增加到97年的70%,然而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外需的下降导致生产过剩。98年,出现通货紧缩,于是为了应对,政府大规模使用国债投资(增发国债)。西方国家也在通过增加政府信用来转嫁危机给中国,如 QE量化宽松政策,增加资本流动性,大量资本进入金属市场,粮食市场和石油市场,而中国人口基数大,恰恰对资源大量需求,需要进口资源,于是进口通胀形成。

  • 工业化与社会结构的笔记

    全球的资源不足以让全球实现西方模式的现代化中国的能源结构让其成为碳排放最大国

  • 危机与萧条的笔记

    第四次危机爆发的背景原因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不能转嫁危机导致4000万青年待业度过危机的政策企业打开大门允许机关办三产80年代初财政甩掉企业包袱,拨款改贷款,利改税80年代甩地方包袱,地方财政承包88年爆发大抢购,基建三材,三大件,三白。同时大抢购也导致银行出现问题。资金链条不能维持导致90年大萧条。因为危机萧条,邓南巡。货币化和资本化解决危机和萧条。

  • 改革后第一次经济危机的笔记

    1979年危机不能向农村转嫁。硬着陆砸在城里,即改革开放。工业化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不管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是古典经济学理论。1980年,应对危机,增发货币,引发通货膨胀。财政甩包袱,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让农民休养生息。财政支出减少百分之十几。农民没有了城市转嫁的危机,同时得到劳动力和土地,还有集体资金。从而乡村工业快速发展。农村工业快速发展快的原因:成本低,可以容忍拿低工分(工业生产率增高),不用发福利(有风险种地去)乡村工业追求的是乡村的就业最大化,福利最大化。

  • 1958—1976外资带来的危机的笔记

    在1980年以前没有计划经济1950年为就近支援朝鲜战争,苏联转移重型工业。一五期间,中国不可避免地全盘苏化。二五,提出如何改出全盘苏化。苏联撤资。二五实际上没有执行。三五,因局部热战。四五五五,文革,不可能推行。实际计划经济,是在80年代以后工业化产生的成本如何转嫁苏联撤资以后,中央没钱,调动地方积极性,地方继续工业化。出现大跃进,撑了58,59两年,随后危机爆发。没有资本,故使用人海战术。用劳动力大规模投入来替代资本。中国人民是工业化的最初贡献者。经济危机爆发后,约8千万人口失业。通过大规模的上山下乡。城里人插队,乡里人插户。只要发生经济危机,就向农村转移。60-66年为偿还第一次外资,需要支付农产品和矿产品,导致财政赤字,依靠上山下乡缓解。70年代又有高增长,因为第二次引进外资。74年财政赤字,第三次上山下乡。第二次外资引进的延续,带来高增长后,又带来财政赤字。不能进行上山下乡,故只能对城市进行调整,这次调整被称为改革开放。

  • 工业化与社会结构的笔记

    全球金融化实际就是一种不公平。。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并没有根本性区别。广泛的资本原始积累也可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找到依据。地理资源的局限性,中国难以实现现代化。CO2在以往的一段时间曾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今天中国的CO2排放量达到世界第一,把它作为污染指标,其实并不妥当。毫无疑问,中国要改变能源消耗结构,还是很困难的。有个房子有块地,就不算是赤贫了?涨姿势了,呵呵 

  • 方法论与八次危机的笔记

    方法论部分,换通俗的话来说第一步,就是把条条框框去掉第二步,就是找现实依据吧,就是你凭什么这么说 西方人提出的“现代化悖论”,其目的不言而喻 经济受外部影响较大。美国受一战、二战。中国受冷战期间的区域热战。八次危机:朝鲜战争造成苏东国家援华中断,三线建设造成赤字危机;第二次引进外资发生两次;改革开放后资本集中带来两次滞涨危机;97年,08年两次经济危机。 

你感兴趣的课程

3万+浏览/ 375学员/ 4.6评分
免费
国内大学 西方经济学
3万+浏览/ 285学员/ 4.6评分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