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奥秘

道德经的奥秘

5 (54人评价)
  • 课时:(17)

  • 学员:(1141)

  • 浏览:(29244)

  • 加入课程
  • 智慧与阴谋的笔记

    微明:隐而不显,微而不大;

  • 柔弱胜刚强的笔记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由于人们的观念中都存有美与善的存在,那么就会引来一些人制造假美、行假善。从而就有了欺世盗名之辈。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就是自然的规律。这都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现代社会却又截然相反,违反天道那后果必将是不堪设想的。 

  • 知识与知道的笔记

    戍边六郎《道德经的奥秘》第九集 知识与知道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2、老子当过周朝的图书馆馆长,非常重视学习,但老子告诉我们做学问的时候要反省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做学问?   读书是为了要明理,做学问是为了要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3、读书若用错了地方,那么就是远离道,那么就会为学日益,为道日损;4、臭鸡蛋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加以选择,如果不挑剔,不但不能长进,反而会后退;5、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天下:取之于天下,用之于天下;无事:无咎,没有后遗症;   取之于天下,而用之于天下,同时还要不留下后遗症,如果取之于天下,但却留下了众多后遗症,那就不叫取天下;6、知识不等于知道,知道比知识更重要,道就是大自然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7、做一个人,一辈子要知道;8、自然法则是不会变的,但自然法则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9、求学的目的是让我们先天已经有的道,变得更加明白清晰;10、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11、绝学无忧:你要放弃一切不知“道”的知识,这样就能够减少你的忧愁和烦恼;12、明道若昧——一个清楚道的人,不会去张扬,反而好像自己不太清楚;    进道若退——一个靠近道的人,日有寸进,反而会与世无争;    夷道若纇——夷:平易近人,道是平易近人的,但是有让人觉得自己遇到还是有距离的;    上德若谷——真正的大德是虚怀若谷,什么都能给容的下;    广德若不足——道德已经很圆满,但始终觉得还不够;    建德若偷——品德很好,但从不炫耀,反而觉得这人很谦虚;    质真若渝——很质朴的人感觉有些假、不自然;    大白若辱——操守高的人,是不会自我表现的;    

  • 知识与知道的笔记

    凡听过的必留下痕迹。你挡不住外界的诱惑,因为那也是道的一部分。但是要把握自己。一看不对劲赶快闪掉,保护自己。不加选择的话,学的越多,对自己的道德越有害。为道日损。无为,不违反自然。无事,无咎,无后遗症。做事要考虑好,后面是无事的。添乱就是有事。那些不知道德知识学的越多,欲望越多,忧愁烦恼越多。应该把这些无谓的东西,损损损。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其实想想,应该任何学科里面都是有哲学的。只要肯思考,总是能找到的。对于实际遇到的那种非要把浅显的道理变得复杂难懂的做法,可以直接扔掉好了。学术很多时候都是那样啊,越专业越窄小,懂的越少。心里很光明的人,他会认为光明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好张扬的。所以就是有的话才不会可以去炫耀什么,内敛的人,可能才是真的有内涵。但是如果真的是空呢?这个空是好么?道是虚的,才能乘东西。所以这个空才是用。可是始终是空空的,这个用也不能成为用啊。莫测高深。强字之以道,名之以大。

  • 究竟何为道的笔记

    1、一定要提醒自己一切都是身外之物2、客观地了解事物的本性3、享受过程,不要计较结果 

  • 反者道之动的笔记

    反:1 返回原点 回到起点 道动根本原因 2 物极必反 由正到反 3 相反相成 阴阳互补一体两面反者道之动:1 动是必要的 2 道以动为主 3 变化是自然的周而复始 物极必反一样的叫做本体,不一样的叫做现象本体不变,现象万变万物变化多端,繁复,众多,最后都回归原点。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读书人的误区:1 望文生义 2 不求甚解 3 自以为是

    by 一任 1 1
  • 上士闻道的笔记

    我觉得那句话应该是“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可行,莫克知。”

  • 无中生有的笔记

    看不见不代表没有有许多事情是说不清的 很多事情不说清楚是好的 凡是很突出的都不会持久 凡是很固定的都不会变化 凡是很明显的 很快就消失了道 包罗万象 

  • 人生的价值的笔记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道法自然

  • 智慧与阴谋的笔记

    微明:隐而不显 微而不大道不干涉任何人自作自受 

    by 一任 0 0
  • 以德治国的笔记

    治大国,如烹小鲜。 

  • 究竟何为道的笔记

    道的虚无性:夷:无色希:无声微:无形因为虚无,它可以变成所有的东西,很具体的东西。有形是道的作用。神就是用来感应的。 

  • 反者道之动的笔记

    反:一、返回原点,回到起点;二、物极必反,由正到反;三、相反相成,阴阳互补; 反者道之动:一、动是必要的;二、道以动为主;三、变化是自然的; 读书人的误区:一、望文生义;二、不求甚解;三、自以为是;

  • 老子传道的笔记

    第一集:老子传道曾:我们这一次要来探讨老子的《道德经》。要探讨《道德经》,它有好几条路,因为《道德经》实在太大了。你从哪一方面去,都有很多条路,所以叫做“条条大路通《道德经》”。那我们现在要采取哪一条路呢?因为你从每条路进去,你所看到的都不太一样,因此我们这一次要选一个比较少用的,有更广大视野的那一条路。我们看看历史,《道德经》在西流景帝以前,它不叫《道德经》,那时候根本没有《道德经》这个名词,就叫《老子》,表示这是一本老子所写的书。这个就表示它还没有得到大家的共识,认为说我们都应该学它。但是汉景帝他了不起,因为我们都知识,文景时期是实施老子的学问的,所以他自己实践的心得,他认为这个太了不起了。所以不应该叫做“子”,应该提升他的位阶,所以叫做“经”。经是不容易的,经就是它是不能乱改的,必须要经常常这样去做的,而且他是很正经的。可见,当老子所写的书被提升为经的位阶的时候,那它对中国人影响就更大了。到了唐玄宗,他把《道德经》尊称为真经。《道德经》是真经,那别的经怎么办呢?因为我们一般人,想到真就想到假,想到假他就想到真,老子就是要破除我们这一种。我们没有说它不好,也没有说他不正当,因为这些观念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我只是说,你把真和假相对,不假就是真,不真一定是假,那你就终生痛苦不堪。(外:我们常常认为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不是真的,即是假的。而老子却通过《道德经》告诉我们,这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是非真非假,或者说是亦真亦假的。但真和假是完全相对的,怎么可能混淆在一起呢?)曾: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你到古董店去,你看那个古董很喜欢,你就问他,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说这个不是假的。他为什么不说这个是真的?他只说这个不是假的。什么道理,意思就是说,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你说这个玉璜,它就是玉的,那是不是当年用的那个玉璜,我不知道。所以我不敢说它是真的。你看,这就给我们很深的一种印象,就是说真的跟假的它不一定是相对的。大家从《易经》的观念里面,你很容易想到,有一部分是真的,有一部分是假的。真的很少,假的也很少。最多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它非真非假,又真又假。这样一来,很多人就开始搞不懂了,真的跟假的都很少,那最多的那一部分是什么呢?一个字,就叫“实”。所以我们现在要读老子的书,你一定要记住,真假当中还有一个东西叫做“实”。所以中国人经常讲说,我们说实话,很少说我们说真话。凡是说“我们说真话”,大部分是假的。因为我们的能力有限,我们充其量只能说实话。你看科学,说要追求真理,现在都知道了,做不到。因为真理是谁都不知道的,才叫真理。我们科学只能告诉我们实话。所以你看,“这一件事,经过我们科学的证实”,我们没有用“证真”。证真,那谁也不知道你是真的假的。我是证实,为什么?我看到了,我做实验了。你看也用“实验”,没有用“真验”。所以这里有两句话,大家先把它搞清楚,到底是眼见为真,还是眼见为实?我们中国人比较喜欢眼见是实,因为我们知道眼睛只能看到实的东西,但是究竟它真不真呢,大部分都知道是不真的。因为有那么多的颜色,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很多部分我们是看不见的。眼睛的功能是有它的局限性。(外:事实上眼睛是常常会欺骗我们的,比如这是一个静止不动的图像,但是当你的眼睛移动时,是不是觉得它在旋转?而且你越紧张,它旋转的速度就会越快,老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眼见并不为真。)曾:所以我们必须要先讲清楚,很多人读了《道德经》以后,他心里就想,原来道家是阴谋的,老子他这种心机啊,是不正的,所以你看读《道德经》到最后就不道德了。这种情况太严重,而且我们这一次必须要把它说出来。否则的话,那你这样不是很冤枉老子吗?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老子给我们的影响,也是一阴一阳两种都有。你从这里可以证明到,中华文化的根源就是《易经》,老子是在解释《易经》的最高的那一个部分。所以他告诉我们,中国人要怎么样怎么样。可是我们听出来的结果呢,很多是听到相反的是,这也是老子很无奈的地方。也是我们这一次,为什么不一下子就开始讲《道德经》第一章、第二章...我们不这样做的原因。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基础,这些长期以来被误解的,甚至于产生破坏性的东西,我们先把它挖掘出来,我们把它说清楚以后,我们用一种很正确有心态去了解老子,这才是我们这一次要做的工作。所以这一次我们真正了解《道德经》以后,我们应该可以把这些负面的影响,把它降到最低,这样才有意义。你看老子,他一共只写了五千两百多字,当然了,这又是则案例。中国人讲《道德经》五千言,那如果按照西方标准一说,你不能超过一个字,超过一个字就是不真,中国人不可能这样,所以当我们讲老子的文章一共有五千个字,我们就知道,他前后会有一些弹性,可以少一点,也可能多一点。。所以现在老子的版本很多,其中一个版本它整整齐齐切成五千个字,反而不可能是真的。当然,我们今天很遗憾,老子亲手写的那一部经不见了,我不知道大家觉得不见了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想,它也不见得是好事,也不见得是坏事。这就对了,所以现在我们讲到这里,我们就非常清楚,读老子书,我们第一个要检讨自己,我们现在都是按照我们的常识来判断,这个对,那个错。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常识本身也有问题。因为你的标准不正确,你判断出来的东西可能正确吗?好象也不对。因此我们必须要怎么样?必须要抱着很冷静、很恭敬、很真诚的态度,好好地听听老子的话,然后回过头来要调整自己,而不是用我的看法,来看老子这个对、那个错,我们不是来批判老子的,我们没有必要,我们是来了解他为什么写了这五千个字。我们要了解老子,要了解当时那种情境之下的老子,而不是现在用我们的方式来想像老子,那是不可以的。我们真的真的很幸运,这个可以讲真的,因为我们无意中,在朋友家里面看到一幅画,              这幅画如果它没有标题的话,你也不晓得他在干什么。好象一个老人跟那个老虎很亲近。那他是驯兽师,他专门驯服老虎?那也完了。我们便是希望各位用几个角度来看。这个圈圈是什么,是关键。你说那是太阳,真的是太阳吗?你说是月亮,真的是月亮吗?你说我知道了,那就是什么?圣人他有很大的能量,是这相吗?其实,这个圆圈既不代表太阳也不代表月亮,更不是什么能量,因为老子的观念里面,他没有这些东西。(外:画中的这位老人就是老子,老子为什么要和老子坐在一起,他在和老虎说什么,这幅画有着怎样的寓意呢?而画中那个既不是太阳,也不是月亮,更不是什么能量光环的大圆圈又到底是什么呢?)曾:这个圆圈就是道。因为老子他跟老虎讲什么话呢?就讲道啊,只有道老虎才听得懂啊,其他它全不懂。那老子为什么要去跟老虎说话呢?这个才是我们最大的启发。他告诉我们,《道德经》要讲的是真话,而真话是高度危险的东西,就好象跟老虎讲话一样。老虎它代表什么,它就代表诸子百家。你们诸子百家都非常有学问,但各有不同立场,所以就那个立场,他讲出他妥当的话,就成一家之言。可是老子一看,你们这样子造成很多的纷争,各说各话,每个人说自己对。我们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恍然大悟说,我们现在的时代其实和老子那个时代相差不远。多元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谁都不知道。那老子就很着急,这样还得了?所以他就想要讲真话。可是讲真话,你活的了吗?历史上告诉我们,讲真话的,不是活不了,就是活不久。那怎么办呢?所以他就说,那我干脆出关去吧。出关去的时候,他大概事先就知道有人会留住他,不让他走,他说我要走,那就会叫他留下,当然不知道留下什么,反正留下你的宝贵心得就是了。这个时候他就抓住机会,豁出去了,就写了真话,然后就“莫知其所踪”。你用这个角度来了解《道德经》,我们猜想老子会比较高兴,因为终于我们知道他在讲些什么,而且他为什么要这样讲的原因。而且还有一个更深的意思,就是我们每次听到的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这是在讲中国社会,叫什么?“卧虎藏龙”。你看老虎他是卧在那里的,它为什么卧在哪里呢?因为他够凶猛了,一个够凶猛的它随时可以卧倒嘛,它不在乎嘛。你能把我怎么样?你惹我,我一站起来你就完了。老子呢?老子是龙了,老子为什么是龙呢?因为是孔子讲的,孔子见过老子以后,回去人家问他,他怎么样啊?他说我看别人我都看得懂,我看他看不懂嘛,因为他跟龙一样嘛。(外:据说孔子仰慕老子的学问,携众弟子前去问道,而老子见到孔子时并不说话,只是张开嘴,让孔子看他残缺的牙齿和完好的舌头。众弟子皆疑惑不解,孔子却领悟到,老子的意思是,牙齿虽刚强,却残缺不全了,舌头虽柔弱,却保全至今。)曾:所以孔子说老子是藏龙。那大家可以猜一猜,到底谁是强者谁是弱者。老虎当然强了,所以为什么老子他所讲的都是弱,都是柔。因为他知道他再强也强不过老虎,所以老子的哲学里面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柔弱胜刚强。我们从这幅画里面,可以看出很多很多东西来,我们就知道画这幅画的人,他本身也是道家的修养很高的人,他就这么画一画,他什么都不说,看大家你能够悟到多少,可是,老子也是不讲悟的,老子讲什么?我们会慢慢把它说出来,不要用我们的常识去了解老子,否则老子是很冤枉的。他当时大可悠哉游哉地过生活,他干吗写完以后就莫知其所踪?这是有玄机的,就是要提醒我们,人应该说真话。你不说真话算什么呢?可是第一个,你有没有能力说真话?第二个,你说了真话人家会不会相信?经常你说真话人家是不相信的,你说假话反而很多人相信,这事实到现在还是这样。你说了真话,你该怎么办?不然变笑话嘛。你看说真话,然后后面后患无穷,那就是笑话了。因此他的标题简单只有四个字:叫做《老子传道》。(外:《老子传道图》形象地告诉我们两点:第一,道是柔弱的,但柔弱胜刚强;第二,老子在讲真话,而讲真话是很危险的。那么老子的《道德经》究竟讲了些什么?既然讲真话是很危险的,我们现在还要不要讲真话呢?)曾:我们今天敢在这里讲,不是说我们不怕老虎,也绝对不是说我比老子高明,没有这回事。而是说,时代背景让我们可以不必冒这么大的风险。我们开始要讲真话,但是不管怎么样,讲真话永远是得罪人的,讲真话永远是对说的人不利的。那大家觉得我这个不是很蠢吗?我怎么敢冒这个险呢?不会。因为大家慢慢听下去,就可以了解,现在民智已开,资讯充分,大家经过多元化的激荡,我们要来讲真话。是时间已经到了。我们现在再不说真话,那人类真的是太危险了。我们不是冒险,也不是故意标榜,都不是,而是说,这几千年来,我们把老子曲解、误解,甚至读了半天还搞不懂,都不是坏事,天下没有坏事,因为那时候时未到,现在是时已到,我们讲完以后大家会觉得说,哎呀,那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东西,这才是我们这一次经过很长期的准备,要把它真正的讲的比较清楚的一个用意。那既然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从哪一句话开始,我相信大家都是一想就通,当然从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当然有他的用意。所以我们接下来,我们就要说,为什么“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开始经进入老子的思维,谢谢大家。

  • 上士闻道的笔记

    道是用来行的 不是用来说的 道是说不清楚的 说反而会招致麻烦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

  • 究竟何为道的笔记

    夷,无色。希,无声。微,摸不着。道,无法感觉,却可以了解认知。求之yishen

  • 反者道之动的笔记

    反者道之动。如人越来越老,事情越来越糟,制度越来越没有效果等。一件事情有它的一体两面。反者道之动,动是必要的;动是生生不息的主要动力。动是道的主体,没有一件事情不在动,没有不在变化的东西。变化是自然的。变化不是完全一致性的,它有一个周而复始的规律,但又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点时,一定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宇宙发展的基本规律。本体不变,现象万变。为什么求新求变是可怕的观念呢?万物是变化多端的,但它最后都是回归原点。读书人的误区:1、望文生义。2、不求甚解。3、自以为是。 

  • 上士闻道的笔记

    戍边六郎1、《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是开宗明义的;2、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3、道是说不清楚的,道是可变化的,道是无穷的,我们只能够尽力去探索,但永远无法降道穷尽;4、道非用于讲,道是用于行;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6、一阴一阳之谓道,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个方面;7、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有感应的,不一定靠语言,人与人是可以信心相应的,一旦人们可以心连心,那么就会产生默契,万事不说对方也可以心知肚明;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理就在眼前,只有行动才能体会其中的道理,而只是做学问,不去进行实践则天下莫能知,无法得到道的奥秘;(包括达摩祖师也说中国人好做学问,把佛经拿去研究,却不实践,所以很难修行得好,因为只修不行)

  • 人生的价值的笔记

    戍边六郎1、人生短短几十年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2、人生的价值在于行道,而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而自然就是道;3、道=所有的概念;4、自然就是无私的奉献为人群来造福;5、对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阐释:  人:指的是所有的人,所有的人类;  为:作为,成为;  己:人性,人的本性,人的道理; 【解释】人类如果不遵守人性,遵守道理,那么必然要受到上天的惩罚;还有一种是:人本身都是不完美的,如果不修为自己,就违背了自然的规律。6、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寸,   为以其无私焉,故能成其私。 【解释】圣人懂得自己退在后面而不自大,不为功,因为本事大,有很低调,所以越得到大家的敬仰;         一切均为身外之物,任何事均为身外之物,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利害,反而更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处处为别人着想,而没有自己的私心,反而更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生活更加充实。7、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将奉献人群、贡献人群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一步一步的实施;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解释】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的人顺应自然没有想要有所得的想法,完全享受行道的过程,所以上德之人得到上等的东西;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下德的人私心过重,总算计自己的名利得失,得失心过重,却忘记了遵循道的规律,结果反而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9、“人在衙门好修行”的阐释:人要为了社会人群服务最好的方法就是当官,修行是自己好,别人也好的事情!人性(道德)是无私的奉献,是服务于人群的精神;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11、国家出现道德危机的阐释:在国内讲道德被普遍认为是傻、是愚钝、是缺心眼,是吃亏,但老子认为吃亏就是占便宜,凡事依道而行,积德悟道,才会达到最高的幸福状态!

  • 无中生有的笔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是玄之又玄的,有时候难得糊涂反而好道生万物,是一种历程,是无私的奉献,永远不会毁灭。天地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的运行 和风箱一样。什么都没有代表什么都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你感兴趣的课程

3万+浏览/ 660学员/ 4.6评分
免费
3万+浏览/ 295学员/ 3.4评分
免费
2万+浏览/ 448学员/ 4.5评分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