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观评点论

影像观评点论

0 (0人评价)

课程简介

课程目标:摄影相关人的自我否定与自我进步。
课程特色:反观内心 。
适用人群:能听懂汉语的 人。

中国为什么很难出创新型世界摄影大师

摄影社会有主流和非主流,主流往往是已经成熟的事物,非主流往往是新生事物和不被大众广泛认同的事物或者行将没落的旧事物。自从摄影大师开创了一个摄影门类领域或使一个摄影门类前进了重要的一步,刚开始其理论与实践是非主流,之后由于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对人类的利益越来越多,逐渐被大众接受变为主流,而这个非主流变为主流的质变,普通大众的认可是起决定作用的,而普通大众对其学说的从基本不认同到基本认同,这又是一个力量博弈的过程,而类似但有别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认同的演变,就在普通大众遇到某种利益攸关事件的层面上展开了。

人人都崇拜摄影大师,但大师毕竟是昙花一现,不可能住世长久,而大师弟子一代代无穷无尽。在中国,弟子谨尊师命,不敢越雷池一步,奉经典惟命是从,而弟子绝大多数是普通人,没有很高的悟性,也没有大师的经历,所以基本上是没有开创性的,只是有些人稍有建树,年龄大而德高,资历深而望众,就成就后摄影大师时代学科的领军人物,几个这样的元老就组成了一个类似于法老会式的学科评判机构,来左右包括所属学科的教科书基本内容及新学术观点及新人的命运,但元老毕竟年迈,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而不同学派的几个元老一起讨论得出评判结论,肯定是各方力量角逐后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也就是求平均数,一中庸,结论就定下了。但这个平均数,往往是以元老个人主观印象角度考虑,各方观点磨合后构成的一个没有棱角四平八稳的“好好先生式”的结论,因此,如果遇到某些创新的学术理论,尤其是开创性观点,往往不能被元老们所接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科学进步促使实践产生的巨大能动力推动新事物成为主流就是唯一的选择,但这需要条件与时机的成熟。同理,一个四平八稳的鸡蛋里挑不出骨头的摄影教科书,学习它的学生有多大的创新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谁都希望被认可和尊重,其摄影工作的成就价值就是其摄影社会地位的评分标准,而这种成就的评委就是普通大众为组成的评委,先过专业元老的评委这关,再过行业所有从业人员这关,再过社会价值体现这关,这三关,一关比一关更普通而大众化,所以,能否得到生存保障进而成功,决定权在大众手里,而不是在有开创能力的新人手里。而人从童儿时期开始,为了在圈子里混,必然要妥协和忍让,把初始的棱角磨平为光滑圆润的石头,这样才能不至于被社会淘汰而影响生存,这就是中庸,因此,许多摄影天才就是被普通大众及中庸扼杀在摇篮里的。

腐朽的摄影中庸只会使人趋同,而影响了摄影创新,而科学的中庸会使摄影社会更团结友爱,又会促进创新。所以对于摄影传统文化,全盘拿来是不可取的,只会开始稳定,最终使摄影国弱而不稳定。因此,摄影创新不是来源于学《弟子规》的中规中矩。

但天才如果太特别,普通人不长期接触了解而无法理解时,就被称为异类徒,但哪个大众又不是以自己好恶和利弊考虑问题的呢。

但,如果一个摄影社会全都是反叛分子,这个摄影世界就会混乱没有章法,进而出现摄影社会分裂甚至灭亡的灾难,所以,在一个摄影社会里,天才不应该太多,而普通摄影人,也应该占主流才行,摄影社会进化正说明这点。

普通摄影大众阻碍摄影社会的创新是维持摄影社会相对稳态的必要条件。那,中国为什么很难出创新型世界摄影大师呢!!!

注:中国人的内斗性很大,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理念根深地固,徒弟算计师傅的事例屡见不鲜,师傅不希望徒弟超过他的人的本性常在,奴化教育下的国家利益观念淡薄,个人私欲膨胀,都在德行上阻碍着中国人具有无我品格的大师精神。

《中午阳光是顶光而不是正面光》

中午阳光如果是面光,丰茂大树下就不会有阴影,但由于位于水平地面的相机与中午头顶的太阳不在同一方向,所以大树下肯定会有或多或少的阴影,因此中午阳光是顶光。

摄影光位三要素分别是被摄物、光源、相机,而镜头画面光位的方向是以被摄物为原点,分别向光源和相机镜头延伸线的夹角,其中,照射到被摄物的光源为夹角的一边,被摄物光线中进入到镜头的光线为夹角的另一边;另外,如果照片完全是反光镜中的影像而没有反光镜以外的光线,这时除了光源形成的一边外,夹角的另一边就是被摄物光线中投射到反光镜的光线。

镜头画面中:夹角的光源一边在上面的是顶光,光源一边在下面的是底光,0度夹角是正面光,45度夹角是前侧光,90度夹角是正侧光,135度夹角是侧逆光,180度角是逆光。

课程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