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舞 加入小组

289个成员 3039个话题 创建时间:2012-10-22

舞蹈训练的目的

发表于 2012-10-26 17284 次查看

  从人体科学的角度来看,舞蹈训练的目的在于使舞者身体的各个部位更加灵活、协调,更容易支配自己的身体,可以说人体科学为舞蹈基本功训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应用理论。了解其相关知识,不仅能够帮助舞蹈教师在课堂中选择更加科学的训练方式,还能够使学生在训练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伤害。那么,人体科学究竟对舞蹈训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合理使用身体发掘人体潜能
  
  通过了解舞蹈解剖学,了解人的身体结构与功能,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并合理使用我们的身体,从而发掘人体的潜力。例如,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应该关注训练的强度问题,训练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不仅对肠胃造成负担,还会使体型变宽,所以我们在课堂中的训练强度应该遵循“抛物线”法则,而不是“直线上升式”的教学模式。再如,在科学而有针对性的训练中,我们也要了解,身体中段作为力量的中枢主要负责躯干的稳定性功能,它是动作的主要发力点。可以说每个动作的用力都要透过这一中枢,其稳定性愈强,肢体所能实施的动作及发挥的力量才能愈大。从人体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力量中枢主要指腹、背肌群,又分为深层与表层两部分。表层肌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部分的)腹内斜肌及腰方肌、竖脊肌群、臀部肌群等,其功能是:1、控制身区干的动作方向,它们的收缩可让躯干做弯曲、伸直及旋转的动作。2、平衡加诸于脊椎的外力,是维持脊椎稳定的第二道防线。深层肌群包括腹横肌、多裂肌、(部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等,腹横肌的主要功能是发挥机动性紧缩腹腔,与多裂肌共同动作保护并稳定腰椎部。多裂肌则协助脊柱伸直、侧弯以及旋转等活动,维持脊椎椎体之间的密合稳定,并与腹横肌共同发挥机动性来强化腰椎部的稳定。从肌肉的工作性质来看,包括静力性工作和动力性工作两种。肌肉以等长收缩的形式使人体保持某一特定位置.或对抗固定不动的阻力练习形式称为静力性练习。动力性练习是指肌肉从拉长的状态中缩短了克服阻力。而完成的动作。肌肉在收缩时起止点相互接近,所以动力性练习又可看成是肌肉的向心性工作。与动力性力量练习相比,静力性练习能更有效地提高肌肉的张力与神经细胞的机能水平。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司以在舞蹈的训练中更有针对性地训练身体的中段力量。以tc平转,为例,在平转的运动过程中身体中段须保持直立状态,没有发生身体前倾或后仰的姿态,从肌肉的工作性质来看,身体中段的肌肉主要起到控制性作用,是一种静力性的工作。因此在训练平转的过程中,对于腹背肌的辅助性训练应该以静力性力量训练,如各种控制训练为主。再如“踏步翻身”,由于身体前屈,腹部肌肉收缩是一种动力性工作。因此对于此技巧动作的辅助性训练应该以动力性训练,如仰卧起坐、两头起等辅助性训练为主。
  
  减少身体损伤改善先天不足
  
  了解人的身体结构与功能,懂得人体解剖学矢口识,可以使我们在训练中减少由于错误使用身体而产生的某些损伤和在运动过程中由于不正确的用力方式产生的“歪法儿”与“体态的变形”,以及通过正确的训练使学生的某些先天不足得到矫正和改善。比如:在课堂基训中,一位站立的用力点是在胯关节而不是在脚踝;站位时一定是膝盖对着脚尖的方向,否则会对膝盖造成损伤;压腿时不能压膝盖,否则会练成“膝过伸”;脚的外开训练过多,而内收的训练过少,也会造成踝关节的损伤,所以当我们在训练身体时,应该正反两面都要训练;压腿时应少量多次,长时间耗腿容易神经麻木;练软度时要放松身体,并注意配合呼吸。控制能力是基训课中的训练要素之一,与肌肉的力量有关,很多学生在搬腿时可以达到l80度或大于l80度,但是一松开手,腿就会迅速下降,这在古典舞基训和民间舞基训中比较常见,而在芭蕾基训课堂上,多数则是“搬到哪就能控到哪”,控腿不行是因为肌肉的力量不够,所以应多加强肌肉的静力性训练。骨盆是稳定人体重心的关键,它的变化直接影响上身和下身的运动幅度,有些人的“胯”不开与骨盆的生理结构有关:骨盆向内收有可能导致胯不开,而骨盆向外长的人则可能先天胯比较开,对于胯不开的学生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善。不正确的屈膝动作会损害腿的外形,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任何不完备的动作都会导致肌肉肥大甚至僵硬。因此,任何肌肉收缩的动作训练中应该伴随肌肉松弛的训练,以免肌肉变形。
  
  引入科学思维提高教学有效性
  
  通过了解舞蹈解剖学,了解人的身体结构与功能,不仅为我们在进行舞蹈选材时提供一种科学的方式,还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双方受益,使舞蹈表演与教学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人体解剖学中骨骼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全身共206块骨头,包括躯干和四肢。骨的生长是用骨龄来判断的,所以在选材时要选择那些发育晚的孩子,其骨的成分较软,可塑性相对较大。如果舞蹈教师了解舞蹈解剖学,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准确地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改善、调整训练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训练概念,为今后的表演或教学打下基础。学生越了解身体运动的机制和人体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就越懂得如何在动作中省力,越能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避免因错误的训练而引起常见性外伤。例如,收小腹的动作,当老师说“把肚子收回去”、“收腹”、“腰卡住”等专业性指令时,很多学生都会吸气或是憋气,表面看肚子是缩了回去,而普遍感觉呼吸困难。对人体结构不了解,不会运用身体部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是发生类似现象的主要原因。其结果不仅达不到训练的目标,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错误练习则有可能导致腰部肌肉受到损伤,发生腰痛、腰椎劳损、急慢性腰部损伤等病症。收腹的动作实际上涉及到腹部最深层的肌群腹横肌,而不是表层的腹直肌。腹横肌不单包围着前腹,亦覆盖到腰及腰椎,如果将双手放在腰上,轻咳几下,便可感觉到这组肌肉在动。或者躺在地上,双腿弯曲,把腹部尽量向脊椎方向压下,然后把双脚抬至离地一寸,这时会感到腹肌收缩得很厉害,有难以支撑的感觉。站立时,正确收紧腹横肌,就会帮助身体达到中立的站姿,保持身体的平衡,这对于做一些直立转的动作技巧是很有帮助的。当这种训练通过一次次地纠正错误姿势直到能够形成良好姿势并达到一定程度的动力定型时,身体就会自如运用腹肌的肌肉练习各种翻、转、跳等高难度技术技巧。这些对舞蹈演员的动作训练和动作的完美度无疑具有极大的益处。
  
  因此,运用人体科学知识,对于我们正确了解、掌握身体的正确位置及其备部位功能与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我们能够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舞蹈训练的前提与保障,也是使学生在训练中避免身体受到损伤或面对意外的突发性损伤能够及时、正确处理的重要环节。我以为,无论是哪一类风格的舞蹈训练,都应该认识并了解人体解剖学的知识,这样才能不陷入盲目的训练,使身躯运动更加符合人体结构的客观规律,进而更完美地展现舞者妙曼的舞姿舞韵。

发表回复
功能维护升级中,维护完成完后将再次开放,非常抱歉给您学习造成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