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时事 加入小组

171个成员 3069个话题 创建时间:2012-09-07

石述思:毕业生留京比出国难?

发表于 2013-06-05 2029 次查看

教育部连年盲目扩招终于结出恶果。

今年应届大学生创下历史新高——699万,相当多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史称“最难就业季”。

人在囧途的毕业生们出路并不多:一部分暂避风头,决定考研或出国,但鉴于研究生毕业找差事也难,更多毕业生便云集北上广深,号称寻梦,实际拼命。

(图注:2013年毕业生迎来“最难就业季”;编辑配图,图片来自网络)

媒体报道,有些同学选择去加拿大、美国等地区工作,与留在北京相比,出国工作相对还要容易一些。

估计部分人会理解成这是大国崛起的一个标志,纽约据说是世界之都,一个特点是想找份差事不易。现在北京取代了人家的地位,你不油然而生自豪感吗?

这样想很爱国,但也有些意淫的味道。毕竟咱们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国家,人均GDP位列全球百名上下,发展还不平衡,而且令奥巴马寝食难安的一件事就是失业率居高不下,竟然还能吸纳中国莘莘学子跨国就业,不禁令人拍案称奇。

北京就业之难由来已久。中国城市化发展极端不平衡,加上地区差距等因素,占尽机会优势的北上广深自然备受毕业生们青睐,在迁徙自由、自主择业的今天,毕业生甘愿忍受北京高房价、高压力、高PM2.5之痛,在此打拼,优胜劣汰,无可厚非。

然而,和纽约不同的是,毕业生在北京就业遭遇到的是一道有中国特色的门槛——户籍。近两年来,北京市对于应届毕业生的落户指标正在逐步缩减,相关企业能拿到的毕业生落户指标也越来越少。

尽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用人单位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不得将毕业证书发放与高校毕业生签约挂钩。但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一些备受青睐的体制内事业单位则利用户籍设置了一道天堑。

还有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门槛是拼爹。有人戏谑道:很能力、文凭算神马?以爹为核心的关系才是硬道理。男生这点不如女生,只能拼亲爹,女生有时还可以拼干爹。在集中了政治核心资源的北京,爹往往是权力的化身。一个主管招聘的央企高管曾发出一声叹息:手里的条子比应聘简历还多,谁都有来头,谁都惹不起。

处在剧烈转型期的中国,由于体制改革的滞后,加上西方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政府主导经济的色彩浓重,国进民退趋势明显,重回体制内成为大学生的一个最优选择——高烧不退的公务员报考热便是有力佐证。但相较于国考,其余福利待遇优渥的央企和事业单位并没有采取完全公开招聘的模式,即使招聘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加上缺乏社会监督,往往为拼爹拼关系大开方便之门。

平心而论,中国大学生的入学率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就业难本质上是结构性的。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想招收的人才中国高校无力培养,不是观念落伍就是专业设置不合理;另一方面是有些落后地区急缺人才总是没人去,而北上广深又过度集中存在就业难。

中国教育本身的问题备受诟病已久,短期难有彻底扭转可能。但更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急需人才的民企本身在发展中就缺少国民待遇,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又遭遇高税负、融资难、转型难、升级难等问题,对毕业生而言,它们争取户口的能力也远远落后于体制内单位。

另外,中央一再呼吁毕业生们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比如新西兰(新疆、西藏、兰州),但在目前阶层固化、利益集团肆虐的今天,可否考虑官二代、富二代先行?否则,在信息如此公开透明的年代,想必寒门子弟去这些落后地区扎根,也有些逼上梁山的味道。

因此,在中国那么多地方,那么多地区急需人才之际,出现如此巨大的就业难题,本质上当依赖于深化改革,构建一个符合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外部法治环境,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公平实现自己的中国梦。也就是说,就业难是表象,就业不公是本质。

有人评论说,本届政府是从自我革命开始的,精兵简政,推动依法行政成为主基调。李克强总理甚至宣布本届政府公务员人数不增量,这无疑是有利于未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公平就业的积极信号。

在改革开放35年的历程中,95%就业机会都出现在中小公司,其中不少最初的创业者或就业者都成为了今日市场经济大潮中的风云人物。

因此,出国和留京都不是当下大学毕业生的最佳出路。

风物长宜放眼量。改变世界的前提是改变自己——爹不行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了奋斗的勇气和希望,也就放弃了成为爹本人的可能——玩命混进体制内苟活总有一天会痛感浪费青春。

发表回复
功能维护升级中,维护完成完后将再次开放,非常抱歉给您学习造成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