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先来一个吧,知了的老家在浙江南部,靠近福建。
咱们这过年不吃水饺,也不吃汤圆,而是吃年糕。另外,初一早上起床还要喝一杯糖水,具体什么寓意就忘记了...大概是新的一年要甜甜蜜蜜吧。
其他方面,从年三十开始,村里人都要在土地爷神龛前放鞭炮、点蜡烛、烧香,而且要连烧7天。记得以前还有其他习俗的,但是近几年越来越淡了...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过年了。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习俗差异巨大,过年时吃的玩的都大不一样,所以当官春晚主持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家过年都吃饺子时,才会遭到南方人吐槽。
其实,即时是北方,也不全是吃饺子,而南方,也并不全是吃汤圆。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在过年这样重大的节日里,吃得自然是异常丰富。
不过咱们今天不忙吐槽,就先来聊聊大家的家乡过年都吃些什么?玩些什么?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
================================================================================
现代人过年,年味似乎越来越淡。那么古代人是怎样过年的呢?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年节歌"---
二十三祭灶天,
二十四写联对,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
…………
初一初二磕头儿,
初三初四耍球儿,
初五初六跳猴儿,
…………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霄,这年才是过完了。那么我们追溯古人的"年步",先来祭灶--
灶王爷可是年节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脸的一尊,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崇敬之情的表达。在传说中,黄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后世流行的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长得象个美女。他有一个叫"卿忌"的夫人,有六个都叫"察洽"的女儿,还有好几位兵将。他除职掌灶火之外,还要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人们还用酒糟、饴糖、粘糕等"贿赂"灶神,同时还喃喃祷祝,求他上天讲好话。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不过时间是在腊月二十四,祭食也简化成"灶糖灶饼",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话,一定还会听到奶奶、妈妈在叮嘱灶王:上天说好话,不好的可别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爆竹最初是巫术的一种工具,作用是驱辟妖魔鬼怪。最初的爆竹并不是象现在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即焚烧竹子,发出噼叭之声,惊吓鬼怪。屠苏即屠苏酒,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屠苏酒"。
桃符又称"桃版",是春联的前身。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厌胜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桃符转化成春联据说缘于五代后蜀之主孟昶。纸制的春联则是明、清才兴盛起来。今天的春联意在于渲染年节气氛,祝吉求祥,已经失去了旧时春联的驱辟作用,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写了联对,接下来该准备过年的食物了,年节饮食很多,诸如年糕、年夜饭、更岁饺子等。另外还有巫术味很浓的饮食,如桃汤、柏酒、椒酒、五辛盘。桃汤是用桃煮的汤,柏酒是一种用柏树叶浸制的酒,椒酒是用椒籽浸制的酒,古人在正月一日饮用,意为避邪祈福。五辛盘即以葱、姜等五种辛辣食品置盘中,又称春盘。俗谓可以辟恶、除瘟、通五脏,也有贺新的意思。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是团圆之夜,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守岁。除夕夜的家是一个格外温馨甜蜜的空间,在历史上甚至连监中的犯人也释放回家团聚。全家人团坐桌前,开始了"团年"、"守岁"的进程,先是一餐"团年饭"饭后阖家团坐守岁。
此时小辈儿人向父祖家长行礼辞岁,老人们则要分压岁钱。压岁钱也叫"押岁钱""代岁钱"、"岁岁钱",原是用来厌胜驱邪、帮助小孩子过年的,后世则多借此表示亲情爱意。
团年饭后还要"消夜",一家人吃着点心,或嬉笑玩耍、或款言细雨,静待天明,这便是守岁。另外除夕夜还有镜听、照田蚕、卖痴呆、打灰堆等习俗,以此来占卜一年的吉凶休咎,祈愿新的一年小孩聪慧,万事如愿。
"乡村里过年,从腊月直到正月半,足足一个半月的锣鼓声,这声音单调,却打动到咱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坎上。就在这时际,……发现迎春花开了。"
是的,迎春花开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古人将新正的前八天分别以六种动物和人、谷相称。正月一日为鸡日,即吉日。
古人有用鸡辟邪之举,方法是杀鸡著门或贴画鸡于门。从元旦开始,人们开始忙着拜年贺节。拜年在汉代便已流行,群臣在正月正日这天进宫朝拜,君臣同乐。到了明清两代,官场拜年则发展成虚文的礼节,往往是"望门投刺",不管认不认识。
有诗为证: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在民俗信念中,初一到初四,是新年的狂欢日子,到了初五才恢复了平常的生活。初五也叫"破五",这天的习俗活动"送穷",而对商家来说,初五这天商家开业。正月的活动一直到了十五,才渐渐平静……
知了先来一个吧,知了的老家在浙江南部,靠近福建。
咱们这过年不吃水饺,也不吃汤圆,而是吃年糕。另外,初一早上起床还要喝一杯糖水,具体什么寓意就忘记了...大概是新的一年要甜甜蜜蜜吧。
其他方面,从年三十开始,村里人都要在土地爷神龛前放鞭炮、点蜡烛、烧香,而且要连烧7天。记得以前还有其他习俗的,但是近几年越来越淡了...
@一页页:浙江北部。 我们这过年也要吃年糕的。 还有一种点心叫“来进头”,糯米和粳米和团包芝麻馅,外面再滚一层...
“来进头” 第一次听说呢
@丫丫个呸:彩云之南:过年了,首先要做米酒,不过我们都是用玉米做的;然后要做豆食耙,闻起来有点像香港脚,但是很好...
三角形的汤圆
@李小扬:浙江北部——过年前,外婆就开始做团子了,一般就弄两个颜色,白色和绿色的,我们家默认,白色是咸的,绿色...
有点像清明团
@领带叔: 我家过年两个宝: 八宝饭 and 八宝菜。。 坐标 杭州 吃年夜饭饭的时...
八宝系列
@懒人:我们那吃的也是年糕,而且都说是自己做的,用木模子印上花,或者捏成陀螺的形状,再染点红色上去。 模具像...
看来浙江都吃年糕比较多
@ae120: 金华火腿出东阳,东阳火腿出上蒋。先不考证这句话具体的真实性,不过上蒋是我家附近的一个小村。过年前都...
糯米肠和各种糖
@东海顽石:这风鳗、风带鱼、呛蟹三样海鲜,可谓舟山人经典的过年必备之食,老舟山人形容舟山食俗风味产品时,至今还流...
海边的过年食物自然也是来自海中
突然发现,都是南方的吃法呢,北方的朋友吃什么呢?
@Kumusou @始终不够 应该是北方的同学
@MrTwo 秧歌什么的也是北方的吧
@大漠独雨 会吃切糕吗
@MrTwo:@知了 北方大秧歌
秧歌很适合过年 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
@低調佷難:福建泉州,我们家除夕前几天我都要站油锅前,炸些醋肉什么的
又出了个新食品,醋肉
@一页页: 我们那的方言。 其实是一种团子,上面裹满糯米,会在团子上点上一点红。一般节日和喜庆的日子都会吃。
嗯嗯 发现过年的年糕、馒头、团子什么的,都会点一点红
@阿狸先森:贴对联,打篮球,龙灯!
打篮球也是一种风俗吗
@罗XX 现在各处的过年气氛都淡啦
@乐享 米饭之乡
@MildYi 食斋两天
@yoyocjy 江浙习俗比较像
@秋冷长渊 喜欢藕夹
@卓如 古老的习俗正在一点点消失
@aaa 生活在城市里的话,习俗就更容易消失了
@土豆丝6 过年一般不能吵架的哦
@litf1990:腊月二十九那天下午 晚饭前 要先去 上坟祭祖 然后 逛一圈 回来后 &nbs...
习俗挺全的 不过都淡了..。
@委鬼雨辰:我家在安徽宣城,过年一大家人在一起吃饭、串门拜年,吃的话兼具南北吧,么有特别的说法,想吃啥就做啥,记...
年年有余 不过我们那都吃掉的
@郁宇玉:给压岁钱,守岁,拜年,吃年夜饭,买年货,抢火车票……
抢火车票..这个是全国通用的习俗
@蚊子血:浙江嘉兴地区,今天吃糯米饭,送灶神~糯米饭直接买八宝饭了…… 在外婆家衢州龙游,过年吃的比较多,裹粽...
好多有特色的小吃啊
@相信天很蓝:除夕吃肉馅水饺,初一吃素水饺,寓意着一年都素净。
多美好的寓意
@摸摸:我家在广东广州,过年不吃饺子年糕,会吃汤圆.大多时候会买一盘吉在枝叶处贴利是封,或者有家人适婚就买桃...
感觉广东的传统保存得很完整呢